地点
人物库 宋朝
翁合南宋
全宋诗
翁合字叔备一字与可号丹山(《蔡氏九儒书》卷八《久轩集》附录),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进士
国子司业国子祭酒(《碧梧玩芳集》卷四《翁合国子司业祭酒制》)。
出知赣州兼浙西提刑(《文山》卷六《与中书祭酒赣州翁丹山》)。
景定中侍讲
有《丹山集》,已佚。
事见《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二五。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七九九七
翁合字与可一字叔备号丹山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嘉熙二年进士
宝祐间知邵武军,累官浙西提刑国子司业、进祭酒
景定五年侍讲,迁中书舍人直舍人院
咸淳中,知赣州江西提刑德祐元年特授礼部侍郎,官终礼部尚书
著有《古今绝唱》、《丹山集》。
见《宋史全文》卷三六,《四明文献集》卷五,《文山》卷六,《隐居通议》卷二一,雍正《福建通志》卷二五,《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二五,《宋元学案补遗》卷六七,《全宋词》第四册第二九五七页。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句文鼎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资州资阳人
娶妻后即与父母分居,感同邑支渐孝行,深自悔责,号恸而归,从此孝养备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翁教授南宋
全宋诗
翁教授,失其名,丹山(今四川资阳东)人。
理宗景定四年(一二六三)建昌府教授(明《永乐大典》卷一二○七二引《建昌府旴江前志》)。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宗杲宋 1089 — 116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9—1163 【介绍】: 僧。
俗姓奚宣城人字昙晦
张商英与之相契,名其庵妙喜
尝参圆悟禅师克勤圆悟将所著《临济正宗记》付之,使掌记室
以雄辩著名,声震京师
后住径山
因议及朝政遭祸,于高宗绍兴十一年毁衣牒屏居衡阳,移居阳,后遇赦放还。
孝宗赐号大慧禅师
卒谥普觉,塔名宝光。
有《正法眼藏》。
全宋诗
释宗杲一○八九~一一六三),号大慧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宣城)人。
年十七出家,从曹洞诸老宿游,既得其说,去之谒准湛堂
死,谒丞相张商英,一言而契,名其庵妙喜,字之曰昙晦,并受荐往建康天宁寺圆悟克勤
克勤主云居席,命居第一座。
张浚延住临安径山能仁禅院
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于临安府明庆院开堂。
十一年,因结识张九成,为秦桧所恶,斥还俗,屏居衡州
二十年,移梅州
二十五年卒,特恩放还,复僧服,住明州阿育王广利禅寺
二十八年,再住径山能仁总之禅院。
迁江西云门福州洋屿
孝宗隆兴元年卒于径山明月堂,年七十五,赐谥普觉
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
著有《指源集》(《四明僧诗》),已佚。
有宋释蕴现编《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收入《大藏经》。
事见本《语录》、张浚大慧普觉禅师塔铭》,《僧宝正续传》卷六、《咸淳临安》卷七○、《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释宗杲诗,以辑自《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至卷九上堂、示众等的偈颂编为第一卷,以见于《语录》卷一○的《颂古》编为第二卷,见于《语录》卷一一的偈颂编为第三卷,见于《语录》卷一二的赞编为第四卷,辑自《语录》卷一三至卷三○《普说》《法语》《书信》的偈颂编为第五卷。
辑自他书者编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九二七
宗杲一○八九——一一六三),字昙晦号妙喜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
年十六出家,始从曹洞诸老宿游,后谒泐潭文准。
政和中,往汴京天宁寺克勤圜悟禅师
言下大悟,遂嗣其法,以雄辩名,贤士大夫争与之游。
靖康之变,渡江而南,圜悟方主云居席,命宗杲居第一座,为众授道。
复避乱辗转入,筑庵长乐洋屿。
张浚在蜀,与其师圜悟有旧,及造朝,遂以临安径山延之。
绍兴十一年秦桧以其为张九成党,勒返初服,屏居衡州十年,又徙梅州数年。
二十五年特恩放还,明年复僧服,寻赐号大慧
后以朝命住育王,又二年移径山
隆兴元年卒,年七十五,谥普觉,塔名宝光。
宗杲提倡看话禅,极负盛名,弟子九十馀人,临济一宗至此大盛。
所著有《临济正宗记》、《正法眼藏》(存)等,门人蕴闻又辑其法语书疏偈颂铭赞为《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
见《大慧普觉禅师年谱》,张浚大慧普觉禅师塔铭》,参吕澄《宋代佛教》。
释宗杲
号大慧
因居妙喜庵又称妙喜
宣州奚氏。
云峰悦之后身也。
灵根夙具慧性生知。
年方十二即投无云齐公。
十七薙染。
初游洞宗之门。
洞宗耆宿因师词锋之锐乃燃臂香授其心印。
师不自肯弃去。
湛堂准
久之不契。
湛堂因卧疾俾见圆悟
悟居蜀昭觉。
师踟蹰未进。
一日闻诏迁悟住汴天宁。
喜曰。
天赐此老与我也。
遂先日至天宁。
迎悟且自计曰。
当终九夏。
若同诸方妄以我为是者。
我著无禅论去也。
值悟开堂举。
僧问云门。
如何是诸佛出身处。
门曰。
东山水上行。
悟曰。
天宁即不然。
只向他道。
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
师闻忽前后际断。
悟曰也不易。
尔到这田地。
但可惜死了不能活。
不疑言句是为大病。
岂不见道。
悬崖撒手。
自肯承当。
绝后再苏欺君不得。
须要信有这些道理。
于是令居择木堂。
不釐务侍者
日同仕夫不时入室。
一日悟与客饭次。
师不觉举箸饭皆不入口。
悟笑曰。
这汉参黄杨木禅到缩了也。
师曰。
如狗舐热油铛。
后闻悟室中问僧有句无句如倚树话。
师遂问曰。
闻和尚当时在五祖。
曾问此话不知五祖道甚么。
悟笑而不答。
师曰。
和尚当时既对众问。
今说何妨。
悟不得已曰。
我问五祖。
有句无句如倚树。
意旨如何。
祖曰描也。
描不成画也画不就。
又问。
树倒藤枯时如何。
祖曰相随来也。
师当下释然大悟曰。
我会也。
悟历举数段因缘诘之。
皆酬对无滞。
悟喜谓之曰。
始知吾不汝欺也。
乃著临济正宗记付之俾掌记室
未几圆悟返蜀。
师因韬晦结庵以居。
后度夏虎丘
阅华严至第七地菩萨得无生法忍处。
忽洞明湛堂所示殃崛摩罗持钵救产妇因缘。
宋绍兴七年诏住双径。
一日圆悟讣音至。
师自撰文致祭
即晚小参举。
僧问长沙
南泉迁化向甚处去。
沙曰。
东村作驴西村作马。
僧曰。
意旨如何。
沙曰。
要骑便骑。
要下便下。
若是径山即不然。
若有僧问圆悟先师迁化向甚处去。
向他道堕大阿鼻地狱。
意旨如何。
曰饥餐洋铜渴饮铁汁。
还有人救得也无。
曰无人救得。
曰如何救不得。
曰是此老寻常茶饭。
十一年五月秦桧以师为张九成党毁其衣牒窜衡州
三十六年十月诏移阳。
不久复其形服放还。
十一月诏住阿育王二十八年。
降旨令师再住径山
大弘圆悟宗旨。
辛巳春退居明月堂。
一夕众见一星殒于寺西流光赫然。
寻示微疾。
八月九日谓众曰。
翌日始行。
是夕五鼓手书遗表并嘱后事。
有僧了贤请偈。
师乃大书曰。
生也秖么死也秖么。
有偈无偈是甚么热。
委然而逝。
世寿七十有五。
坐五十八
谥曰普觉
塔名宝光。
禅师讳宗杲
宣州宁国奚氏子。
幼警敏有英气。
年十三。
始入乡校。
一日与同窗戏譃。
以砚投之。
误中先生帽。
偿金而去。
乃曰。
读世书。
曷若究出世法乎。
即诣东山慧云院出家。
先是元丰戊午
院塑释迦像。
有异人丁生者。
语寺僧曰。
立像一纪。
当生一导师。
大兴宗教
若像有难。
是人方来。
像毁。
则是人亦有难。
崇宁甲申
有盗穴像腹。
取其所藏。
师以是岁适至。
事慧齐为师。
明年落发受具。
繇是智辩自将。
淩跨流辈。
阅古云门录。
恍若旧习。
闻老宿绍珵久依天衣怀公
亟往上谒。
与闻雪窦奥旨。
趋宝峰湛堂准禅师
见师风神爽迈。
特加器重。
使之执侍。
指以入道捷径。
师横机无所让。
呵之曰。
汝未曾悟
病在意识颂解。
则为所知障。
李彭商老参道于
师适有语曰。
道须神悟
妙在心空。
体之不假于聪明。
得之顿超于闻见。
李叹赏曰。
何必读四库书。
然后为学哉。
因结为方外交。
将入灭。
师问。
孰可依从。
圜悟勤公语之。
已而重趼荆渚。
无尽居士张公
请铭准塔。
公道望倾天下。
师登其门。
承颜接辞。
绰有馀裕。
公称誉之。
为名庵。
妙喜
字以昙晦
归宝峰。
讫其事。
复见无尽。
从容问曰。
居士谓我禅何如。
公曰。
子禅逸格矣。
师曰。
宗杲实未自肯在。
公曰。
行见川可也。
于是佩服其言。
放浪襄汉。
大阳微禅师
密授曹洞宗旨。
寻游东都。
宣和六年
圜悟禅师被旨。
都下天宁。
师自庆曰。
天赐我得见此老。
不孤湛堂张公指南之意。
遂迨天宁。
及聆其升堂法要。
迥异平日所闻。
即倾心依附。
阅四旬。
圜悟举僧问云门如何是诸佛出身处。
门云。
东山水上行。
若有人问天宁。
只向道。
薰风自南来。
殿阁生凉。
于言下。
豁然顿悟。
圜悟大喜。
迁师择木堂。
以古今差别因缘。
密加研练。
一日圜悟饭。
超然居士赵公
师预坐。
忽忘举箸。
圜悟顾师而语超然曰。
是子参得黄杨木禅也。
师既为所激。
乘问扣曰。
闻和尚尝问五祖话。
不知记其答否。
圜悟曰。
向问有句无句。
倚树。
作么生。
五祖云。
描也描不成。
𦘕也𦘕不就。
又问。
树倒藤枯时如何。
五祖云。
相随来也。
师廓然脱去。
知见玄妙。
圜悟深可之。
使掌记室
临济正宗记𢌿焉。
分座令接衲。
繇是以。
竹篦。
应机施设。
电闪星飞。
不容拟议。
丛林活然归重。
右丞吕公舜徒奏锡佛日之号。
虏人犯顺。
欲名僧十数比去。
师为所挟。
天竺密三藏日与论义。
密尤敬服。
寻得自便。
吴门虎丘
圜悟迁云居。
欲往省觐。
金陵
待制韩公子苍
与语喜之。
以书闻枢密徐公师川曰。
顷见妙喜
辩慧出流辈。
又能道诸公之事业。
衮衮不勌。
实僧中杞梓也。
抵云居。
为众第一座。
讥诃佛祖。
辩博无碍。
圜悟亦让其雄。
会世扰攘。
入云居之西。
结庵于古云门寺基。
因以为名。
阅二年。
避地湖湘
仰山
邂逅竹庵圭禅师
相与还云门。
著颂古百馀篇。
久之游七闽。
居海上洋屿。
师闵诸方学者。
困于默照。
作辨邪正说。
以救其弊。
泉南给事江公。
创庵小溪。
延请师居。
缁素笃于道者毕集。
未半年。
发明大事者数十人。
鼎需思岳光道谦遵璞悟本等皆在焉。
一日参政李公汉老
举庭话。
有省。
师可之。
及公疾革。
作偈寄弥光
有深将法力云门之句。
师平居绝无应世意。
圜悟在蜀闻之。
丞相张公德远曰。
首座不出。
无可支临济法道者
公寻还朝。
径山虚席。
必欲致师。
师幡然起赴。
开法于临安府
治唱圜悟之道。
说法竟。
侍郎冯公济川问曰。
师尝言。
不作这虫豸。
今日为什么败阙。
师曰。
尽大地是个。
上座你作么生见。
公无语。
及居径山
四方佳衲子靡然坌集。
至一千七百。
师无他约束。
容其自律。
发明己见。
率常有之。
上堂。
僧问。
逼塞虚空时如何。
师便喝。
进云。
文殊普贤来也。
师云。
逼塞虚空。
甚么处与径山相见。
僧亦喝。
师云。
文殊普贤为甚在。
你脚跟下过。
僧拟议。
师便打。
问。
高揖释迦
不拜弥勒时如何。
答曰。
梦里惺惺。
进云。
将谓和尚忘却。
师云。
你记得。
试道看。
进云。
虽道不得。
要且不失。
师云。
元来不会。
进云。
从上来事。
分付阿谁。
答曰。
分付瞎汉。
进云。
临济一宗。
全凭其力。
师云。
且喜不干你事。
问。
与万法为侣者。
是什么人。
答。
是天上天下奈何不得底人。
进云。
为什么在径山座下。
答曰。
家无小使不成君子。
问。
一夏百念日已满。
出门或有人问。
如何是径山道底。
且作么生答他。
师云。
径山曾说甚么来。
进云。
争奈唤作竹篦则触。
不唤作竹篦则背。
师云。
你作么生会。
僧便喝云。
三十年后大有人笑在。
师云。
何必三十年后。
只今大有人笑你。
乃示众曰。
寻常向诸人道。
唤作竹篦则触。
不唤作竹篦则背。
不得向举起处承当。
不得向意根下卜度。
不得下语。
不得良久。
或有人问。
毕竟如何即向他道也无。
毕竟也无如何正当。
恁么时四楞塌地掇在诸人面前。
眼辨手亲底一逴逴得去。
便能罗笼三界。
提拔四生。
其或未然。
自是你诸人根性迟钝。
且莫错怪径山好。
师居数年。
法席日盛。
宗风大振。
号临济中兴焉
张侍郎子韶从师之游。
洒然脱去玄解。
遂尊以师礼。
慧云院忘丁生之谶。
释迦故像而新之。
绍兴辛酉夏五月也。
师于是月。
坐与张厚善。
著逢掖编。
衡州
廖通直李绎为结茅圃中。
师既拘文。
不与众俱。
率令散处。
花药开福伊山。
时容其受道。
门庭益峻。
乃裒先德机缘。
间与拈提。
离为三帙。
目曰正法眼藏。
参政李公太发时居铎津。
翰林汪公彦章税驾零陵
数通书问道。
当轴者滋不悦。
移师梅州
其地荒僻瘴疠。
药物不具。
学徒百馀。
赢粮从之。
阅六稔。
毙者过半。
师以道处之怡然。
由是居民向化。
至绘师像。
饮食必祀焉者有之。
乙亥冬
蒙恩北还。
明年春
复僧伽黎。
寻领朝命。
明州育王山
逾年有旨。
改住径山
天下宿衲。
复集如初。
时上潜藩。
师名。
遣内都监
诣山问佛法大意。
师升堂有偈云。
豁开顶门眼。
照彻大千界。
既为法中王。
于法得自在。
仍作颂献曰。
大根大器大力量。
荷担大事不寻常。
一毛头上通消息。
遍界明明不覆藏。
嘉美久之。
建邸立复遣内知客。
入山供养五百应真。
请师说法。
亲书妙喜庵大字。
并制赞宠寄曰。
生灭不灭。
常住不住。
圆觉空明。
随物现处。
师升堂有偈曰。
十方法界至人口。
法界所有即其舌。
只凭此口与舌头。
祝吾君寿无间歇。
亿万斯年注福源。
如海滉漾汞不竭。
师子窟内。
产狻猊鸑鷟定出丹山穴。
为瑞为祥遍九垓。
草木昆虫皆欢悦。
稽首不可思议事。
瑜如众星拱明月。
故今宣扬妙伽陀。
第一义中真实说。
师春秋高。
求解寺。
辛巳春
得旨退居院之明月堂。
然宏法为人。
老而不勌。
上即位。
赐号大慧禅师
隆兴建元
自恣前一夕。
有星殒于院之西。
流光赫然。
有声如雷。
师示疾。
八月九日
学徒问候。
师勉以宏道
徐遣之曰。
翌日始行。
至五鼓亲书遗奏。
侍僧固请留颂。
为写四句。
掷笔就寝。
湛然而逝。
寿七十有五。
塔全身于堂之后。
寻诏所居为妙喜庵。
谥曰普觉
塔曰宝光。
佛祖正续。
全体作用。
扫除知见。
无法与人。
虽古宗师。
无以加之。
殆其纵无碍辩。
融通宗教
则奄有圜悟之风。
是以高峻门庭。
容摄多众。
若海涵地负。
绰绰有馀。
至于棒喝讥诃戏笑怒骂。
无非全提向上接人。
第学者难于凑泊耳。
其阔略宏度脱去绳捡。
所至学徒趋事。
虽崭崭露头角。
号称诸方领袖者。
师目使赜令。
如侍执然。
所为偈赞颂古。
绝妙古今。
与贤士大夫往复论道书。
并上堂普说法语。
凡五帙。
行于世。
赞曰。
近世吕公居仁尝谓。
赵州说禅。
项羽用兵。
直行径前。
无复辙迹。
所当者破。
所摧者服。
非如他人铢称寸度。
较量轻重。
然后以为得也。
予观大慧说禅。
居仁赵州者。
是矣。
中夏有祖以来。
彻法源。
具总持。
比肩列祖。
世不乏人。
至于门广大肆乐说无碍辩才。
浩乎沛然。
大慧禅师
得非间世者欤。
盛矣哉。
其应机作略。
能奢能俭。
能崄能易。
能纵能夺。
机机尽善。
扄扄皆新。
此所以风流天下。
名动九重。
号称中兴临济
不是过也。
迨其去世。
未几道价愈
法嗣日盛。
天下学禅者。
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号大慧
因居妙喜庵又称妙喜
宣州奚氏。
云峰悦之后身也。
灵根夙具。
慧性生知。
年方十二。
即投慧云齐公。
十七薙染。
初游洞宗之门。
洞宗耆宿。
因师词锋之锐。
乃燃臂香。
授其心印。
师不自肯弃去。
湛堂准久之不契。
湛堂因卧疾。
俾见圆悟
悟居蜀昭觉。
师踟蹰未进。
一日闻诏迁悟住汴天宁。
喜曰。
天赐此老与我也。
遂先日至天宁迎悟。
且自计曰。
当终九夏。
若同诸方妄以我为是者。
我著无禅论去也。
值悟开堂。
举僧问云门如何是诸佛出身处。
门曰。
山东水上行。
悟曰。
天宁即不然。
只向他道。
薰风自南来。
殿阁生微凉。
师闻忽前后际断。
悟曰。
也不易你到这田地。
但可惜死。
了不能活。
不疑言句。
是为大病。
岂不见道。
悬崖撒手。
自肯承当。
绝后再苏。
欺君不得。
须要信有这些道理。
于是令居择木堂。
为不𨤲务侍者
后闻悟室中。
问僧有句无句。
倚树话。
师遂问曰。
闻和尚当时在五祖。
曾问此话。
不知五祖道甚么。
悟笑而不答。
师曰。
和尚当时既对众问。
今说何妨。
悟不得已曰。
我问五祖。
有句无句如倚树意旨如何。
祖曰。
描也描不成。
画也画不就。
又问。
树倒藤枯时如何祖。
曰相。
随来也。
师当下释然大悟曰。
我会也。
悟历举数段因缘诘之。
皆酬对无滞。
悟喜谓之曰。
始知吾不汝欺也。
乃著临济正宗记付之。
俾掌记室
未几圆悟返蜀。
师因韬晦结庵以居。
后度夏虎丘
阅华严。
至第七地菩萨得无生法忍处。
忽洞明湛堂所示。
殃崛摩罗持钵救产妇因缘。
宋绍兴七年诏住双径。
一日圆悟
讣音至。
师自撰文致祭
即晚小参。
举僧问长沙
南泉迁化。
向甚处去。
沙曰。
东村作驴。
西村作马。
僧曰。
意旨如何。
沙曰要骑便骑。
要下便下。
若是径山即不然。
若有僧问圆悟先师迁化。
向甚处去。
向他道。
堕大阿鼻地狱。
意旨如何。
曰饥餐洋铜。
渴饮铁汁。
还有人救得也无。
曰无人救得。
曰如何救不得。
曰是此老寻常茶饭。
十一年五月
秦桧以师为张九成党。
毁其衣牒。
衡州
三十六年。
十月
诏移阳。
不久复其形服放还。
诏住阿育王
寻降旨令师住径山
大弘圆悟宗旨。
辛巳春
退居明。
月堂。
一夕众见一星殒于寺西。
流光赫然。
寻示微疾。
八月九日
谓众曰。
翌日始行。
是夕五鼓
手书遗表。
并嘱后事。
有僧了贤请偈。
师乃大书曰。
生也祇么。
死也祇么。
有偈无偈是甚么。
委然而逝。
世寿七十五。
坐五十八夏。
谥普觉
塔名宝光。
禅师宗杲者。
字昙晦
别号妙喜
大鉴十五世圆悟勤公之嗣也。
妙喜宣州宁国奚氏。
年十三。
就乡校。
不旬而弃之。
亲奇其志。
乃许衣缁成大僧。
遍探诸家语录。
于云门睦州
尤笃意焉。
竟有五家浅深门庭之疑。
遂请益于广教珵公。
珵示其节目
妙喜辄领意。
珵私叹曰。
乃再来人也。
妙喜又弃之。
遂至真如哲座下。
入庆藏主贤蓬头之室。
因之过黄龙谒晦堂
跨东林参昭觉。
俱雅珍爱。
妙喜又弃之。
往见心印询。
询与语连三日。
大奇之。
欲留不可。
因指见湛堂准公于宝峰。
机辨纵横。
漠然不诺。
妙喜始伏膺事之。
疾革。
妙喜惶启曰。
某向后当见何人。
曰。
有个巴子。
当能了子事。
殁。
乃茧足千里。
请塔铭于张公无尽
无尽时为禅室领袖
契之嘱妙喜必。
见川老也。
东京天宁席虚。
诏起蒋山勤禅师为住持。
妙喜心庆曰。
此天赐我也。
其禅若不异诸方。
妄相许可我。
则造无禅论去也。
遂入勤公之室。
闻公拈提。
期年不敢犯其机。
一日公举东山水上行公案。
以示众。
妙喜跃然。
急呈所得于公。
公曰。
未未。
悬崖撒手。
自肯承当。
绝后再苏。
欺君不得。
令居择木寮。
为不釐务。
侍者日同士大夫入室。
公每举有句无句倚树话。
妙喜拟对。
公辄禁之。
乃至握箸忘食。
公笑曰。
者汉却参黄杨木禅也。
妙喜益茫然无措。
乃坚请公在五祖时问答。
公良久曰。
我问。
有句无句倚树。
先师但向我道。
描也描不成。
画也画不就。
又问。
树倒藤枯句归何处。
先师则云。
相随来也。
妙喜豁然大彻。
连呼曰。
我会也。
于是随声酬对势涌泉
公拊掌称善。
举以首众。
宿衲皆下之。
士绅争相从游。
丞相吕公舜徒尤悦之。
赐紫衣。
号佛日禅师
是时已有诏。
勤公云居
赐号圆悟
圆悟又以妙喜
首云居之众。
其秉拂小参。
万指轩腾。
昭觉元禅师出问曰。
眉间挂剑时何。
妙喜曰。
血溅梵天。
圆悟于座下。
以手约曰。
问得极好。
答得更奇。
于是海众争颂老东山之再见也。
圆悟还蜀。
妙喜始庵居古云门。
湖南
转江右。
入八闽。
又结庵洋屿。
僧昙懿者。
久依圆悟
自谓不疑。
绍兴初
出住祥云。
法席颇盛。
妙喜知其所见未实。
致书令来。
故不起。
妙喜鸣鼓痛斥。
榜告四众。
乃破夏来洋屿。
妙喜鞫其所證。
大笑曰。
汝恁么见解。
敢嗣我圆悟老人耶。
傀汗浃背。
即退院求侍于妙喜
入室次。
妙喜曰。
我要个不会禅的做国师
对曰。
我做得国师去也。
妙喜喝出。
复召曰。
阇黎香严悟处。
不在击竹边。
俱胝得处。
不在指头上。
失声横趋而去。
妙喜笑曰。
阇黎此回堪住院子也。
僧弥光
字晦庵
流誉诸方。
趋风来见。
妙喜命坐而商略。
光一一具对。
妙喜曰。
虽有落处。
只是不著所在。
今诸方浩浩说禅者。
见解秖此。
何益也。
其杨岐正传三四人而已。
语讫呵呵大笑。
愠而起去。
妙喜即挝鼓入室。
颦额而至。
妙喜曰。
吃粥了也。
洗钵盂了也。
去却药忌。
道将一句来。
遽对曰。
裂破。
妙喜震威喝曰。
汝又说禅也。
乃得旨。
遂以书招其友鼎需曰。
洋屿庵主手段。
与诸方别。
乾笑而已。
字懒庵
闽人
幼登进士
绝婚为比丘
一锡湖湘
遍参名宿。
以为法无异味。
归隐羌峰绝顶。
久不下山。
佛心才禅师已挽出。
首众于大乘。
尝以即心即佛问学者。
毅然无可意。
强速其至。
会入室鼓鸣。
随喜焉。
妙喜以拂指曰。
即心即佛作么生。
速道。
从傍下语。
妙喜诟之曰。
汝见解此。
敢妄为人师耶。
即普说。
讦其生平珍重得力处。
排为邪解。
涕泪交颐。
不敢仰视。
乃归心决择。
一日垂问。
内不放出。
外不放入。
正恁么时何。
拟对。
妙喜连击之。
释然厉声曰。
和尚已多了也。
曰。
今日方知。
吾不汝欺。
妙喜之精猛开发。
约多类此。
时及门者五十三辈。
期未半得法者十三人。
丞相张公浚在蜀时
圆悟为言。
真得吾宗之髓。
张公还朝。
遂以径山
径山之席。
常随二千馀辈。
方来无地以容。
乃搆千僧阁安之。
侍郎张子韶
状元汪圣锡
少卿冯济用。
悉预其列。
当是时。
秦桧居权。
司谏詹大方阿之曰。
鼓唱浮言。
谤讪朝政。
张九成为之首。
僧宗杲和之。
乃坐编置。
九成毁衣焚牒。
妙喜衡阳
起遣日而恻声载道。
识者曰。
日月无私成其明。
圣贤无择成其大。
杲公之化应南。
故天假之以示现于衡阳者耶。
且法门正气。
表烛千秋。
又以群愿所系。
公必寿还。
何忧哉。
十载杨。
虽瘴疠之乡。
妙喜竖拂不倦。
缁素腾腾。
风霁日也。
又五载。
有旨赐还复僧衣。
四方虚席迎之。
皆不就。
最后有旨。
强起主育王。
筑涂田数百顷。
以继众食。
赐其庄。
名般若
又二年。
改移径山
径山益盛。
虽龙象互相蹴踏。
而上每赞犹子应庵
深得先人机用。
于是天下益称其公。
妙喜腊高。
屡求退居明月
告谢方来。
莫可禁止。
先是孝宗居藩时。
遣内监。
径山
妙喜
献以偈。
孝宗大悦。
及在建邸。
复遣近侍。
请上堂。
亲书妙喜庵额。
并赞真制赐之。
及即位。
又锡法号大慧禅师
洎召对。
妙喜已示疾。
一夕忽大星陨地。
流光四散。
鸟兽皆鸣。
遂乃告寂于明月
亲封遗疏。
僧请留偈。
妙喜厉声曰。
无偈便死不得也。
乃大书曰。
生也只恁么。
死也只恁么。
有偈与无偈。
是甚么热大。
掷笔长往。
时隆兴改元八月十日也。
世寿七十五。
夏五十八。
上览遗语悽然。
制词奠曰。
生灭不灭。
常住不住。
圆觉空明。
随物现见。
诏以明月
妙喜庵。
全身瘗于庵后。
谥曰普觉
塔曰普光
入其全录八十卷于大藏焉。
赞曰。
端祖云。
悟了须是遇人始得。
余虚度林间数十载。
每耳目所有诸道者
莫不据高广座。
自称曹溪正脉少室真传。
但惜未遇大慧老人耳。
若遇。
自当别有壶天。
而端祖之言岂谬哉。
呜呼马逢伯乐。
薪遇中郎
吾宗之大幸也与。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宗杲字大慧,因居妙喜庵,又称妙喜
宣州奚氏子,或云即云峰悦之后身也。
灵根夙具,慧性生知。
年方十二,即投慧云齐公受经论,五载涵泳,乃从薙染。
初游洞宗之门,洞宗耆宿因其锋锐,乃燃臂香,授厥心印。
殊不自肯,弃去,依湛堂准,久之不契。
湛堂因卧疾,俾见圆悟,悟居蜀昭觉,躇踌未进。
一日,闻诏迁悟住汴之天宁。
喜曰:“天赐此老与我也。
”遂先日至天宁迎悟,且自计曰:“当终九夏,若同诸方妄以我为是者,我著无禅论去也。
”值悟开堂,举“僧问云门:如何是诸佛出身处?
门曰:东山水上行。
”悟曰:“天宁即不然,只向他道‘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
’”闻,忽前后际断。
悟曰:“也不易,你到这田地,但可惜死了不能活,不疑言句是为大病,岂不见道‘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苏欺君不得’,须要信有这些道理。
”于是,令居择木堂,为不釐务侍者,日同仕夫,不时入室。
一日,悟与客饭次,不觉举箸,饭皆不入口。
悟笑曰:“这汉参黄杨木禅,到缩了也。
曰:“如徇舐热油铛。
”后闻悟室中问僧有句无句如倚树话,遂问曰:“闻和尚当时在五祖曾问此话,不知五祖道甚么?
”悟笑而不答。
复曰:“当时既对众问,今说何妨?
”悟不得已,曰:“我问五祖:‘有句无句如倚树,意旨如何?
’祖曰:‘描也描不成,画也画不就。
’又问:‘树倒藤枯时如何?
’祖曰:‘相随来也。
’”当下释然曰:“我会也。
”悟历举数段因缘诘之,皆酬对无滞。
悟喜谓之曰:“始知吾不汝欺也。
”乃著《临济正宗记》付之,俾掌记室
未几,圆悟返蜀,因韬晦结庵以居,后度夏虎丘,阅《华严》至第七地菩萨得无生法忍处,忽洞明湛堂所示殃崛摩罗持钵救产妇因缘。
宋绍兴七年,诏住双径,一日圆悟讣音至,自撰文致祭
即晚小参,举“‘僧问长沙南泉迁化向甚么处去?
沙曰:东村作驴,西村作马。
僧曰:意旨如何?
沙曰:要骑便骑,要下便下。
’若是径山即不然,若有僧问:‘圆悟光师迁化向甚处去?
’向他道:‘堕大阿鼻地狱。
’‘意旨如何?
’曰:‘饥餐洋铜,渴饮铁汁。
还有人救得也无?
’曰:‘无人救得。
’曰:‘如何救不得?
’曰:‘是此老寻常茶饭。
’”十一年五月秦桧张九成党,毁其衣牒,窜衡州
二十六年十月,诏移阳,不久复其形服放还。
十一月,诏住阿育王
二十八年,令再住径山,大宏圆悟宗旨。
辛巳春,退居明月堂。
一夕,众见一星殒于寺西,流光赫然,寻示微疾。
八月九日,谓众曰:“吾翌日始行。
是夕五鼓,手书遗表,并瞩后事。
有僧了贤请偈,乃大书曰:“生也秪么,死也秪么,有偈无偈是甚么𤍠?
”委然而逝,世寿七十有五,坐五十八夏,谥曰“普觉”,塔名“宝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何伣北宋
全宋文·卷三八○一
何伣字喻伯资阳(今四川资阳)人。
政和五年进士第绍兴中巴州
见《金石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吉甫北宋
全宋诗
张吉甫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资阳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卷二九《送张殿丞吉甫资阳》)。
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为都官员外郎(《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二)。
全宋文·卷一六四八
张吉甫嘉祐四年资阳梅尧臣有诗送之(《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卷二九)。
熙宁二年朝奉郎尚书都官员外郎通判濠州兼管内劝农事,寻提举利州路常平广惠仓。
见所收文结衔及《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之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大楫南宋
全宋文·卷三九一四
张大楫资州龙水(今四川资阳西南)人,翠微洞隐士。
知天象,尝仿唐制为盖天图,为木式以献。
绍兴七年诏赴行在,并进《翠微洞隐书》、《宝轴司天玉匣秘书》、《金键要诀》等。
见《玉海》卷一,《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程敦书北宋 1101 — 1167
全宋文·卷四二六二
程敦书一一○一——一一六七),字通叟眉州(治今四川眉山)人,唐子。
宣和二年以父任补承务郎,历丞资阳江原,判达州,知邛三州
治堰溉田,请减岁饷,民大悦。
乾道三年卒,年六十七。
晁公溯《程邛州墓志铭》(《嵩山居士集》卷五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方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资州资阳人字义立号亨泉子
宁宗庆元五年进士
简州教授,为诸生痛陈佛老之妄。
历知、果等州,迁直秘阁四川制置使参议官
充利、夔、成都路提刑,劾墨吏、开新渠,疏陈时政之失。
改帅汉中,以兵复天汉、武休、虎头之险,蠲钱三十万缗,米二千斛,给田以恤死节之家。
官至尚书兵部郎。
有《亨泉稿》。
全宋诗
张方字义立号亨泉资阳(今属四川)人。
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调简州教授
嘉定四年(一二一一),入为国子正(《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一之一二)。
出知嘉定府,历知果州邛州眉州
十六年,充利、夔、成都路提刑四川制置使参议官
以母老辞归。
有《亨泉遗稿》百卷,已佚。
事见清雍正四川通志》卷六、七、九。
宋元学案》卷七二有传。
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六九一二
张方字义立号亨泉子资州资阳(今四川资阳)人。
庆元五年进士,为简州教授
嘉定间国子正权发遣邛州、知眉州成都提刑
累官兵部郎官
著有《亨泉遗稿》百卷。
见《宋会要辑稿》选举六之二二、职官七五之三三,《宋元学案》卷七二,《宋史翼》卷二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杨述美
全宋文·卷四九六三
杨述美乾道间资州龙水(今四川资阳西南)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杜仲午南宋
全宋文·卷七三二七
杜仲午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嘉定中迪功郎梓潼县主簿资阳县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石南宋 1108 — 1181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8—? 【介绍】: 资州资阳人字知几号方舟
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
孝宗乾道中,以荐任太学博士
因直言径行,不附权贵,出主石室。
人从学者如云,闽越之士亦万里而往,刻石题诸生名者几千人。
后为成都倅。
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
卒年七十余。
有《方舟易说》、《方舟》、《续博物志》等。
全宋诗
李石
~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
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
成都户曹参军
召为太学录,迁太学博士
二十九年,出为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三)。
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
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为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
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
有《方舟》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五五八
李石一一○八——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磐石(今四川资中)人。
九岁举童子,绍兴二十一年进士乙科。
初任成都户曹掾,召入朝,任太学博士
自试院论罢,除成都学官,生徒达千馀人。
后倅彭州,知黎州
乾道中召为都官员外郎
复罢,出知合州,又知眉州
好学能文,其诗文渊源于眉山苏氏,于经尤长《》、《春秋》。
议论剀切,不阿权贵,故仕途坎坷。
淳熙八年卒。
著有《方舟易学》(存)、《续博物志》(存)、《方舟》(存)、《世系手纪》等。
见所撰《自叙》及《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宋史翼》卷二八本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仪凤南宋 1111 — 117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1—1176 【介绍】: 普州人字韶美
高宗绍兴二年进士
擢第十年始受任蓬溪
绍兴末秘书丞礼部员外郎,草笺奏以典雅称。
孝宗时兵部侍郎侍讲
喜储书,凡万余卷,御史张之纲劾以录四库书以传私室,罢归
后起知汉州果州
全宋诗
刘仪凤一一一○~一一七六),字韶美普州(今四川安岳)人。
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十年后始调遂宁府蓬溪
历监资阳酒税,果州荣州掾属。
二十七年,召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改国子监丞,迁秘书丞
孝宗乾道元年(一一六五),迁兵部侍郎侍讲,寻以录四库书本以传私室,斥归蜀。
三年,起知邛州,改汉州果州
淳熙二年十二月丙申卒,年六十六。
宋史》卷三八九有传。
今录诗五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支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资州资阳人
年七十时丧母,负土为坟,既葬庐墓,哀号毁瘠,乡人为之感动。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杨朴南宋
全宋文·卷四六四八
杨朴资州资阳(今四川资阳)人。
绍兴二十一年右朝奉大夫、知荣州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
同年为左朝奉大夫
绍兴二十六年左朝散大夫绍兴三十年吏部郎官
见所撰《资阳二贤堂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一、一八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苟耸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资州资阳人
神宗元丰间,与兄苟简俱有时名。
徽宗宣和中,同声对策,排斥奸佞。
后简为蔡京所杀,以三舍生授营州文学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方偕北宋 992 — 105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福建莆田人字齐古
年二十第大中祥符五年进士,为温州军事推官
累迁汀州判官御史台推直官
澧州逃卒诬告农民事摩驼神,每年杀十二人以祭。
州逮其族三百人,狱久不决。
奉命审核,以诬告处该卒死。
官至光禄卿
全宋文·卷四○八
方偕九九二——一○五五),字齐古兴化莆田(今福建莆田)人。
大中祥符四年进士,为温州军事推官
历知建安福清资阳诸县
累迁侍御史度支副使,擢天章阁待制江淮制置发运使、知杭州,迁刑部郎中光禄卿
至和二年卒,年六十四。
少有文名,以吏事进,治杭尤有能声。
蔡襄方公神道碑》(《蔡忠惠集》卷三七),《宋史》卷三○四本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开南宋 1131 — 1176
全宋文·卷五四一九
李开一一三一——一一七六),更名方字去非号小舟资州资阳(今四川资阳)人,石子。
幼敏悟笃学,为文严正,应乡举辄居第一。
尤长《》、《春秋》,甚为时贤所重。
淳熙三年感疾卒,年四十六。
著有《愚言》六十九篇。
李石方舟》卷一七《小舟墓志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钱輗南宋
全宋文·卷四九二一
钱輗孝宗时资阳(今四川资阳)人。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何师心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资中人
孝宗淳熙间叙州
因土酋起事,修战守之具,置锁崖岸以保居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